跟很多地方一样,苏北的繁荣,乃因水而兴。它的一度萧条,亦是由于黄河夺淮所致。很自然地,每每向朋友介绍苏北,我总会提到几条河流,它们经过人工的兴凿修裁,串起了湖荡河汊、村庄集镇,是历史留在这片土地上最深刻的记忆。 在东西方向上,年代最久远的一条人工河道是通扬运河。它始建于西汉,当时的吴王刘濞西望长安,想法颇多,于是在其封地招募亡命,煮海制盐,并且出于向内地输盐、积聚财富的目的,主持开凿了这条航道。以他为首的“七王之乱”平息之后,盐业作为经济命脉的重要性得到了完全的确认,之后再没有煮盐操于地方诸侯的记述,此一宗商品,自此由国家完全掌控。到宋代,随着阻挡海潮的范公堤之修建,苏北大地上,一条南北向的人工河流——串场河也逐渐成形,所谓“串场”,就是指这条河串通了沿海诸盐场,如此一来,更利于运输、课税等等。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运河交汇处,是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的第二级枢纽工程。作用是在确保京杭运河正常航运的前提下,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泄洪及渠北运西地区排涝要求。摄影/缪宜江苏北水网录
苏北平原粮食产量明细图
资料提供/屈宝香 李郎平
苏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“粮仓”和“鱼米之乡”,苏北平原以仅占江苏省(10.26万平方公里)及全国陆地国土面积(960万平方公里)56.53%和0.6%的5.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地域,2005年产出粮食1735.01万吨,占江苏省(2834.59万吨)及全国(48402万吨)粮食总产量的61.84%与3.62%;2006年出产水产品273.14万吨,占江苏省(388.65万吨)及全国(5105.42万吨)水产品总产量的70.28%与5.3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