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山大佛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。它开凿于唐代,到宋代才完工,前后历时近300年。大佛面部丰润,双耳垂肩,表情安详恬静,目光平和下视。在四川诸多大佛中,半月山大佛的体量在坐佛中排行第三。村里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爬到了大佛上,还没有大佛耳朵的一半高。摄影/袁蓉荪
宋代诗人陆游在文集《剑南诗稿》中,留下了一首名为《能仁院前有石像,丈余,盖作大像时样也》的古诗:“江阁欲开千尺像,云龛先定此规模,斜阳徒倚空三叹,尝试成功自古无。”诗写于嘉定,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乐山市,“大像”便是世界第一大佛,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。陆游在嘉定能仁院看到一尊高约数米的石像,当地人告诉他,唐代为了开凿乐山大佛,曾尝试一些规模略小的石像作为蓝本,经过多次试验方才动工。
时过境迁,当年的能仁院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那尊石像也是踪迹全无。从2008年开始,我在四川、重庆寻访石窟,在深山老林中考察了诸多大佛——牛角寨大佛、荣县大佛、半月山大佛、潼南大佛每到一处,老乡总会告诉我:“这是乐山大佛的蓝本”、“乐山
大佛就照这个模样雕出来的。”南宋年间蜀人对陆游说的话,至今仍飘荡在我耳中。难道当年为了开凿乐山大佛,曾在巴蜀开凿了诸多蓝本大佛?倘若不是,为何巴蜀大地会留存如此众多的大佛?